小九足球直播雨燕_小九足球直播下载ios-制砂设备,河卵石制砂机,鹅卵石制砂机,细砂回收机 城市分站 详情致电:15138999997/0371-64324066

首页 > 产品中心 > 制砂洗砂设备


为高危产妇接生从心脏边缘取子弹这艘“大白船”上的“海军蓝”太酷了!

时间: 2024-07-11 12:55:07 |   作者: 制砂洗砂设备

免费咨询热线: 15138999997

  你知道在异国,听到从岸上飘来《歌唱祖国》的歌声的感受吗?你见过在他乡,当地人民发自内心感恩欢送的场面吗?这些中国海军都经历过。如果说,中国海军战斗舰艇散发着雄性力量,那么,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则散发着一种母性光辉。这源自她的独特使命,源自中国的温和力量、大国担当。

  人生有几个11年?这是李学周在这条“大白船”上度过的第11个年头。2008年接船时,这个“大块头”给他投了颗震撼弹:不是“船”吗?怎么比我待过的“舰”还要大?那时的他只觉得,“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”。

  在新疆出生长大的李学周在读大学前,别说大海,就是大江大河都没见过。第一次看见蔚蓝大海,他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去游一圈!在接下来的11年中,他不仅投入了大海的怀抱,更随着“和平方舟”号投入了世界的怀抱在3大洋6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留下足迹。

  这一次,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录制现场来到了停泊在浙江舟山的这艘万吨级的“大白船”,李学周的战友们总是亲切地称她为“大白”,是因为船体绝大部分为白色,暖心的“大白”与“和平方舟”号的使命颇为相近:救死扶伤、传扬和平。甲板上这个巨大的”红十字”,表明了它的特殊身份。

  这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医院船,是一艘超万吨级的大型制式医院船,是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。光一层就等于10个篮球场的大小,而这里上下一共有八层甲板,这就是一座海上流动的三甲医院。自2008年12月入列11年以来,航行24万余海里,到达过病毒肆虐的东非国度,去过受强台风袭击的菲律宾,抵达过深陷漩涡的委内瑞拉。

  在信号班班长韩大林记忆里,定格着这样一幕:那天,汽笛拉响,船即将驶离秘鲁卡亚俄港。突然,准备收起舷梯的战士停下了动作。这一停,是为了一对迟到的华人老夫妇,他们错过了舰艇开放时间。老太太嗔怪老爷子开车太慢,差点就误了“见到亲人的机会”。老两口没有别的要求,“只要在甲板站几分钟就可以”。老两口在海军战士的搀扶下踏上舷梯,在甲板上,老爷子突然缓缓下蹲,然后跪下。他将脸颊贴在甲板上,转过脸,轻轻地亲吻着甲板,泪水重重地掉落在甲板上。

  这一吻,他仿佛用尽了余生所有的气力。汽笛再次拉响,老两口挥手告别的身影越来越模糊,韩大林回到战位,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。停泊在异国他乡港口的“和平方舟”号,对这些华人华侨来说,就是祖国。

  无论是进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,还是参加多国联合演习,“和平方舟”人渐渐懂得“祖国”这个词的厚重,真切感受到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是如此紧密相连。

  或是海洋迷彩,或是一身素白,有3092名海军官兵和医护人员曾经在此工作和生活,是他们,撑起了这艘名扬海外的巨轮的浮力。这艘医院船就是他们在海上的家;走出去,他们代表祖国,这一方“流动的国土”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理念。

  这既是”国与家”最直接而美好的代名词,也是“和平方舟”人肩上如山的责任。李学周用彩笔圈出笔记本上的各国电话区号;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

  政委陈洋阳的办公室里,泛黄的世界地图上用笔标注了他所有到过的地方,二十几个小黑点凝聚了他“当海军,看世界”的梦想;韩大林则会在到访地

  买一枚当地特色的冰箱贴这些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水兵,用自己的方式,标注“和平方舟”号的世界航迹。

  每到一个国家,天还没亮,就有成百上千的老百姓,在港口排着队、上医院船就诊。麻醉医生最爱摄影,他在巴基斯坦拍过一张排队候诊的照片,过道里人多到,他只能举起单反拍摄,在他挤过人群的时候,他特别坚定地告诉自己,一定要不负重任。

  在马尔代夫,遇到一个10岁的孩子,他是个孤儿,患有右手先天性六指畸形,手指的畸形让他性格孤僻、眼神黯淡,说话也很少,让觉得特别心疼。当侯黎升主任帮孩子去除掉多余的手指,术后孩子感觉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了,开心地抱着侯医生的脖子不撒手。

  在2013年的任务中,最多的一天,一共做了23台手术。平均一台手术是一个小时,这一天有23个小时都在手术间。实在困到不行的时候,

  他就趁着手术接台间歇,靠在墙上眯一会。2013年8月23日,发了一条朋友圈:“凌晨2点48分,等待今天共23台手术中的最后一台全麻病人苏醒。”有朋友问,平时在国内工作的时候,你就已经够忙了,怎么出了国,还给自己找罪受呢?

  郭保丰,这位掌舵中国海军唯一,一艘专业化医院船“和平方舟”号的船长,却依旧拥有闪闪发光的梦想。大家都说,他是“最不像船长的船长 ”,他懂十几种乐器,每次船上组织晚会都会演个节目。休息时,他喜欢和船员们掰手腕、比赛做俯卧撑。战友们一边鼓掌加油,一边感叹“船长太牛,40岁的人,居然还保持着28岁的标准”。

  2015年,郭保丰接手“和平方舟”号时刚刚36岁,是历任船长中最年轻的一位。父亲的军人气质深深地影响了郭保丰,他一直记着父亲的一句话:“当兵的人,肩上扛的是国之大事。”对郭保丰而言,“国之大事”生动而具体。它可以是一次次在异国土地的克服困难;也可以是一次次用坦诚消除外国人民的误解。

  作战时,“和平方舟”号为中国军队伤病员提供海上治疗,平时,为中国舰艇编队和边远地区驻岛守礁部队提供医疗,以及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服务,而人道主义灾害的救援,最能体现“和平方舟”人的”刚与柔”。

  有些地方,哪怕一辈子只去过一次,回忆起来,每一个细节还是那么真切。对韩大林来说,菲律宾莱特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。他时常在想:6年前,他们刷在防波堤上的标志还在吗?那个醒目的标志是他和战友们亲手漆上去的白底,上面画着大大的红十字,红十字下方写着“ARK PEACE”,也就是“和平方舟”号。

  6年前的那场超强台风,让菲律宾塔克洛班市从美丽的海滨小城变成满目疮痍的灾区。韩大林驾着救生艇一趟趟往返于码头和“和平方舟”,防波堤上的“ARK PEACE”标志处,正是救生艇停泊处。而那些菲律宾民众兴许也记得,以它为标志的那场生命营救,和那些给他们生命以希望的中国军人,那艘停泊在莱特湾里的白色大船。

  2013年11月19日,“和平方舟”号处于休整阶段,任务结束、从国外归来的400多人已分散各地。这天,时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孙涛正在出差,突然接到上级通知,要他赶紧买票回北京。”速回北京!!!”是电话里的核心内容,可到底执行什么紧急任务,孙涛仍然一头雾水。

  上飞机的途中,医院告诉孙涛要派去菲律宾救援。菲律宾救援?孙涛得知消息后心头一紧。就在几天前,超强台风“海燕”席卷菲律宾中部,导致6300人死亡、28000多人受伤。

  他明白,“和平方舟”号即将面临的,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任务。这是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第一次参加真实的救援,以往“和平方舟”号组织一次有计划的国际医疗救援,少则两个月、多则半年。但台风侵袭后的菲律宾受灾惨重,人命不能等!

  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提供救援,海军命令,刚刚完成“和谐使命-2013”任务、回国不久的数十家单位、400多名官兵迅速集结,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一切出航准备,仅仅用了48小时。在短时间内召集这么多单位、这么多人员,确确实实创造了一个奇迹。

  为了第一时间到达菲律宾,“和平方舟”号横穿了巴士海峡外围7到8米的大浪区,人在床铺上,都能被摇得蹦起来,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没有绕道没有减速,途经了常年大风大浪的巴士海峡外围,一路劈波斩浪,只用了77个小时,就到了菲律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莱特湾,成为当时第一艘抵达菲律宾的外国医疗船。

  他们面对的这种人道主义灾害的救援,是完全未知的。眼前的景象出乎大家的预料。真的是满目疮痍,很乱。天黑了,整座城市都没有电,伸手不见五指。电力中断,首批医疗队员摸黑四个小时,终于找到了周边一家医院,就在大家准备实施救治的时候,意想不到的情况又发生了。

  受灾后的菲律宾民众心理极度脆弱,再加上通讯中断、信息传达延迟,当地人并不清楚会有中国救援船提供救治。中国医疗队员只能挨个和他们解释,才勉强找到六位愿意去船上治疗的病人。可等孙涛找到车辆要运输病人时,有两个病人又不愿去了,这让他苦恼,非常想帮助菲律宾的人民,但却空有力气使不出来。

  眉头一皱,计上心头。借助当地媒体力量,开新闻发布会,“和平方舟”号最大范围地把消息传开,与此同时,把近十吨的医疗物资转移到陆地,在废墟之上,也在百姓眼前,搭建起前置野战医院。

  走乡入户帮他们消毒防疫,给他们派药。两天之内,救援队在残垣断壁上开辟直升机起降点,用飞机运送病人到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上治疗。前置医院和救援船24小时运转,前来就诊的患者辐射到周边200多公里。两周一共做了44台手术,接诊了2208人,还有四位在船上出生的“和平方舟”宝宝。

  因为菲律宾莱特湾码头条件不好,“和平方舟”号只能在距离码头10海里处抛锚驻停。韩大林和战友们用小艇,一趟一趟地从医院船上运送物资,另一部分船员就开荒拓土。海啸过后的菲律宾相当破败,有倒塌的房子、泥沙、还有蛇有狗。

  越是艰苦,越见真情,在海军总医院的院史馆里,珍藏着一块尿布,这块尿布有什么特别之处?台风过后,菲律宾受灾情况严重,可是,有四个菲律宾孩子出生在船上。中国护士就用一些床单被套做成尿布。查房时,孙涛一进去就看见,孩子的爸爸举着中国军人做的没舍得用的尿布,在上面写着“感谢中国和平方舟”。病房里只要来一个人,孩子他爸就要举起来给别人看。一块用床单做成的婴儿尿布,见证了灾难中两个国家人民守望相助的浓厚情谊。

  在这艘“生命之舟”上,11年来先后接生了6位“和平方舟”宝宝。其中有一位孟加拉国的女婴,她的出生牵动了一艘船人的心。2010年11月9日,一位孕期36周的25岁孕妇来到中国军医面前,她身体特殊,妇产科医生陈蕾至今都记得头次见她的样子:走路喘,独立都站不住,要靠在门上,一直靠在门上喘气。陈蕾听她心脏,各种杂音都有,怀疑她有心脏病。

  检查结果一出来,把陈蕾吓得够呛,当时的心内科主任都震惊了。那是一个接近于重度的心脏二尖瓣狭窄。“和平方舟”号医疗团队,在国内近二十年,已经基本上没见过这样的病人了。二尖瓣就像是心脏里的一个单向活门,二尖瓣狭窄会使心脏血流不通畅,因此导致肺淤血或者肺水肿,尤其是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,这种病情可能会危及生命。

  那次的“和谐使命-2010”任务,是海军首次组织医院船赴海外执行的人道主义医疗服务,孟加拉国作为首轮出征的最后一站,能否画上完美句号,直接意味整个任务可否顺利收官。由此,一场手术有了不一般的意义,是求稳,还是冒着风险救人?面对眼前这位病情危重、手术难度极大的孕妇,中国军医该如何明智的选择呢?

  异国他乡、条件艰苦、病情罕见,这么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一位高危孕妇,接下这台手术,陈蕾需要的勇气不一般。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,陈蕾抱着《威廉姆斯产科学》这本“产科圣经”度过。作为孕妇的主刀医生,陈蕾面临自己从医21年来的最大挑战。陈蕾跟孕妇谈了8条手术并发症,这两口子眼都不眨一下,闭着眼睛把字都签了,这对夫妻对中国军医特别地信任。11月11日下午2点,孕妇被推入手术室,此时手术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。

  剖腹产,当孩子顺利出生,一个孟加拉女婴的生命保住了,可是陈蕾一秒钟都不能放松。因为对身体状况脆弱的孕妇来说,产后的任何一个意外

  陈蕾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,母女平安。女婴父亲安瓜尔侯赛因喜极而泣:“没想到中国医生救了我妻子,也救了我孩子。”他给孩子起名叫Chin,孟加拉语里这是“中国”的意思。给女儿取名为“中国”,这是孟加拉人民对“和平方舟”号最质朴的感激。

  “和平方舟”号把生命至上的信条放在心里。医者大爱。面对罕见、高危、手术难度极大的孟籍孕妇时,陈蕾说:这手术,非做不可。这是他们内心的笃定和对生命的敬畏。在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录制现场,请来了这例手术背后的军医团队,陈蕾、盛睿方、费宇行。

  2017年5月,“和平方舟”号时隔7年,再一次访问孟加拉国,在欢迎的人群中就有“Chin”一家。小姑娘呼喊着“中国妈妈”,举着中国国旗,给了随舰而到的盛睿方一个亲密的吻,这一张照片打动了很多人。

  而在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录制现场,Chin和她的小弟弟、爸妈从孟加拉被请了过来.Chin和家人一直对中国医生的救治念念不忘。这一刻,他们惊喜见面,这也是陈蕾9年来头一次见到Chin。当时刚出生的“小不点”,如今已成长为一身中国红的漂亮小姑娘。陈蕾顿时泪崩,哽咽着说:“我当初守在她身边48个小时”。对着镜头,对着满甲板的中国军人,这个见证中孟两国友谊的小天使,甜甜地用中文说出“中国”二字。Chin给中国妈妈带来了一份礼物,是她手绘的中国国旗。最后,Chin一家四口齐声说:“我们爱中国。”

  这份对中国的爱,来的不是无缘无故,是有比较而得的。2014年8月16日,大洋洲汤加王国。一位27岁的汤加小伙子大卫玛卡上船就诊。

  体重270斤的他,左胸部嵌着一颗子弹,他曾经周转新西兰、美国等国就诊,可医生都害怕风险,不愿给他动手术。四年前的一次意外,让他遭到手枪近距离射击,这颗子弹正好停留在他的左胸壁深层,子弹不仅挨着心脏,而且距离左侧肺部很近。

  取子弹的手术难度之大,这是玛卡辗转不同国家问诊,却被不同医生一一拒绝的原因。一旦要损坏到心脏或者是血管的话,那就会相当危险。暗藏在玛卡心脏旁的这颗子弹,像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重石,他带着子弹生活了四年,也提心吊胆了四年。这次玛卡看到中国海军救援队来到家门口,便迫切地想要拿掉这个心头之患。

  为了精准判断子弹的位置,玛卡做了6次X光照射,陪他的张剑医生也被X光扫描了6次。最后数据到手,张剑果断做出选择。8月17日下午,玛卡躺在了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的手术台上。按照原计划,张剑给玛卡采用了局部麻醉。

  可是麻醉剂刚发挥作用,问题便随之而来。普通人使用麻醉剂后,身体肌肉出现松弛属于正常现象,可是玛卡体重过大,肌肉松弛导致的子弹位移完全出乎判断。第一个切开地方,没找到子弹。

  短短两厘米范围内,排布着人体成千上万条交错的神经和血管。稍有不慎,子弹还有可能被推入胸腔或肺部,张剑的第二刀能找准子弹吗?这颗9毫米长的子弹,对玛卡来说就好像是心脏旁的一颗定时炸弹,主刀医生张剑更像是一位缜密细致的排雷专家。

  第二刀正好切在子弹上面,拿个钳子把它拎出来,手术成功!他顶着中国军医的名誉,靠着精湛医术,在短短23分钟的时间里,张剑从玛卡心脏旁取出一颗9毫米长的子弹,卸掉了玛卡背负4年的思想包袱,也为玛卡带来了重生的希望。

  当时玛卡非常激动,张剑把子弹拿给他看,猛地发现玛卡晕过去了。张剑吓了一跳,赶紧看玛卡的心电图没有一点异常。玛卡醒过来了,他对张剑说:you change my life。后来玛卡专门给张剑发邮件表示感谢,他的家人也很谢谢张剑拯救了他的人生,他以后就可以看着他的孩子长大了。

  取出子弹后,玛卡过得怎么样?在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录制现场,张剑和玛卡来了场远程视频连线。远在大洋彼岸的玛卡说,2014年前的那几年,他每一天都在担心,自己还能不能活到第二天,担心自己无法看着心爱的女儿长大。而张剑用了23分钟的时间,为他打开了一扇人生的新大门。

  国外的老百姓说,其他几个国家的军舰过来,他们来是带着飞机、大炮,但是你们中国的军舰靠过来,带来的是医生和药品,给我们送来健康。

  每到一处,“和平方舟”号刮起中国风,离开的时候,当地民众都会学着用中文说:“你好、朋友、谢谢、兄弟”。在孟加拉小女孩儿Chin的心里,在23万余被救治过的外国老百姓心里,埋下了一颗名为“中国”的种子。若干年后,它们会生根发芽、会开花结果,会把中国人民期盼友爱与和平的愿望,播撒到更远的地方。陪伴着“和平方舟”号远行的,是医院船上3092人次的官兵和医护人员。

  这些穿着军装的和平使者,用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架起了一座座爱的桥梁。在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录制现场,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,为时代楷模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,颁发奖章和证书。

  2010年10月13日,“和平方舟”号首次访问肯尼亚。距离上一次中国船只来到这里,已逝去了600多年公元1415年,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抵达此地。600年,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并不凸显。然而,当把这两艘相隔6个多世纪的中国船放在一起时,我们会发现:无论是600年前的郑和船队,还是600年后的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,都是怀揣着一颗友好而温暖的心。

  “没有大炮,没有导弹,没有鱼雷它满载着中国军队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,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名片。”中国驻东帝汶大使刘洪洋

  这颗心跳动于蓝色的海洋之上,跳动于许多陌生的外国民众中间。这张闪亮的中国名片。充分体现了中国温和的力量、大国的担当,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。中国“红十字”的身影和航迹进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视线,世界红十字会官员称:“和平方舟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”让我们再一次为中国军医的仁心仁术点赞,为中国海军的无畏担当点赞。

案例现场